本月开始,广州市商业银行开始正式代理广州财政统发工资业务。全市5万公务员领取该行广东首创的公务员专用工资卡——红棉金卡后,即可按照本人的职级,获得以其本人工资年收入的一定倍数作为授信额度的可循环使用消费贷款,额度最高达100万元。持卡公务员无需担保和抵押可获得最优惠利率,即比基准利率下浮10%。对此,不少市民表示不解,众说纷纭。(《南方都市报》10月19日)
在各大商业银行极力压缩个人贷款业务的时候,广州市商业银行却逆潮流而上,对广州公务员如此“慷慨解囊”,让人颇堪玩味。此举不管是广州商业银行出于和广州财政“联姻”之后的“投桃报李”,还是双方讨价还价的结果,都不免打上强烈的“权力烙印”——权力与金钱的交易——对此,老百姓完全有理由表示异议。
从银行的角度看,银行可能觉得出台这种优惠政策纯属市场行为,但关键是这种优惠政策并不是“普遍适用”的,而是单单指向了一个敏感的群体——公务员。如此厚此薄彼,不免引爆了民怨的“火药桶”:为何公务员能享受到优惠贷款,而普通客户不能享受?这难道不是一种歧视性政策吗?是否会助长特权阶层的赢者通吃?面对纷至沓来的诘问,银行又会说了,公务员的信用体系比较完善,基于防止银行呆帐坏帐,防范金融风险的考虑,选择公务员作为优惠群体无可厚非。
如此,银行和普通客户便可能陷入了无休止的战斗中,似乎谁都有理,谁也没理,问题好像在这里僵住了……,而这时公务员的态度如何便成为了解决问题的关键。作为唯一受惠者的公务员这时是冷眼旁观呢?还是应该有所表示?显然,作为国家公职人员,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政府,绝不能冷眼旁观。在老百姓对于特权阶层深恶痛绝的时候,在贫富差距的鸿沟越来越大的时候,公务员应该从维护大局利益的角度出发,表示出某种宝贵的姿态,以便息事宁人。
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公务员或者说一级政府有没有雅量回避由特权带来的利益?这是考量公务员群体或一级政府是否真正具备“公共性”和“服务性”的试金石。公务员是被政府雇佣的“服务群体”,在某种意义上说,他们就是韦伯所说的一个个“零散的政府”,除了大众的利益之外,他们不能有任何的私利和特权,他们所做的任何工作都必须是以维护大众利益和社会公平为己任的。如果因为公务员而引发社会不公或涉嫌歧视,那就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公务员队伍,也是我们很难接受的。
鉴于公务员队伍的特殊性,一些利益集团总是想打公务员的主意,在趋利的市场上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公务员能迎合势利的市场,每每做一个“利益的俘虏”吗?从政府的“公共性”来看,绝不能允许公务员做特权阶层和独享利益阶层。如果是一个合格的公务员或者一级合格的政府,应该学会在涉及自己利益的时候,有雅量向特权利益说不,因为人民赋予你们权力并不是要你们作威作福的,而是为人民服务的,否则,人民有权力收回赋予你们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