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客户热线
021-64262795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 > 信用研究 >

    

 
内地银行改善财务状况有进展
发布时间: 4/21/2006 1:35:06 PM 被阅览数: 213 次 来源: 信报财经新闻
文字 〖 自动滚屏

标准普尔信用评级于9月底调升七家中国金融机构的信用评级。评级调整反映了有关银行在改善本身的财务状况方面取得了一些实质的进展,这些进展体现于获得强化的银行风险管理程式以及改善中的资产质量、盈利和资本状况,而政府的支援继续对评级起强化作用。

标准普尔在评估银行业的风险时主要考虑的因素包括银行体系的结构、客户基础、规管和所有权结构。

银行业仍面对重大挑战

标准普尔预料中国的银行将能够受惠于外商的投资。当中包括知识产权和科技的转移及资本的注入,而金融机构获得的外商投资,应不会减弱这些银行在中国银行体系的重要性。部分主要银行筹划中的首次公开招股(IPO),带来更严谨的市场监管将使业界的市场纪律增强以及业界改革的步伐加快。然而,中国银行业尤其是在城市商业银行和信用合作社层面依然充满挑战。

标准普尔过去把中国银行业视为全球风险最高的银行体系,目前中国银行业依然存在重大的挑战。但其银行体系明显地得到深化改善。

监管机制方面,中国很可能继续改善,并成为中国金融机构评级中愈来愈有力的支援因素。建基于过去二年监管机制的一些改革,中国银行业的监管效益应继续得到提升。中国的监管机制正愈来愈重视风险管理,在执行监督任务方面的能力和所使用的风险控制工具也有所改善。这些变化已逐渐驱使银行和金融机构更注重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以及发展可持续的增长。

中国监管者所面对的困难包括监督方向和管控工具的调整,以在快速改变和日趋复杂的银行营运环境下做出更有效的监管。此外,也需要建立更有效的机制,以让脆弱的金融机构可以有序地退出市场而不致对整个金融体制产生重大的风险。
  在监管机关的鼓励和指引下,中国的银行在继续增长的同时愈来愈致力于风险,盈利能力及业务增长之间取得平衡。中国若干主要银行已采用更全面的资产负债管理程式,以便管理业务和风险。

更新人力资源加强竞争力

信贷风险管理是存在于中国银行体系内许多银行的主要弱点之一,现在已得到实质的改善,不过目前的进展仍有赖于进一步的体制化和经验的实践来加以巩固。中国若干主要银行也开始以更成熟的方法分析信用资讯,以加深对其信贷业务的风险和敏感性的了解。

此外,中国的主要银行继续修订其对不良贷款的确认准则,此举可帮助银行及早察觉问题的存在并加以处理。中国的主要银行也在处理其较弱的营运风险管理并更新其人力资源政策以加强银行的竞争力。
  中国主要银行的盈利能力正在改善,不过这依然是较弱的环节。改善中的资产质量和效益有助于提升银行的税前利润,但提升了的利润却有很大部分因高水平的税务负担而被侵蚀。中国主要银行的资本质量应会继续改善。随着呆坏账准备的严重不足正获得银行的处理或确认,这些银行的资本率指标也变得更具意义。

预料上述的正面发展趋势都可能继续维持,不过挑战也会继续存在。

中国银行业的资讯质量和商业信贷技巧仍然有待改善,风险管理技巧亦有待强化。由于最近几年中国银行业信贷规模的高速增长,其银行体系内的信贷也隐藏着十分高的风险。政府的政策和宏观经济状况(包括资产价格和石油价格的波动)都可能会对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构成负面影响。不过,中国银行业遭受重大不利影响的可能性不大,因为中国政府在管控经济环境的能力有所提升,其政策应不会对经济发展带来重大的冲击。

 


上两条同类新闻:
  • 惠誉调升中国主权信用评级
  • 让信用刀锋直抵“老赖”咽喉

  •  

    copyright© 2005 上海欣熙尔资信评估有限公司 奈普科技
    沪ICP备050519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