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客户热线
021-64262795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 > 信用研究 >

    

 
无奈的“油荒”
发布时间: 9/13/2005 1:55:02 PM 被阅览数: 107 次 来源: 证券市场周刊
文字 〖 自动滚屏

 

一个月来国际油价不断上涨,也正是这一个月来,中国从南到北开始出现成品油供应紧张。突然间,仿佛回到了几十年前的“排队时代”

  817日清晨6点,家住广州番禺的罗先生就开车出了家门,“听说今天开始有油可加了,我得早点出去排队,否则一会又被加完了。”广州的“油荒”持续了约一个月,汽车加油成了大问题。据了解,前一天,广州市市长为解决“油荒”问题召开了紧急会议,向市民承诺第二天将有油可加。17日一早,广州各加油站就开始排起了长龙。

  然而,就在广州勉力开始保持供油之时,这场“油荒”却已经跨越大半个中国,从珠三角蔓延到长三角。目前,黑龙江、青岛、昆明等地也陆续出现了燃油供应吃紧状况。

  于是,原本将广州缺油归结为“麦莎”的中石油、中石化两大巨头只得改口,终于承认供油不足跟油价有关。“原油价格飞涨,现在卖油,卖一吨亏一吨,不提价我们还不如马上关门!”有中石化工作人员如此感叹。

  炼油企业亏损严重

  近来,国际石油价格就像吃了兴奋剂一样不断刷新着历史记录。短短三周以来,每桶原油价格差不多上涨了10多美元,已经稳稳站在60美元以上。812日,纽约商交所9月原油期货盘中升至每桶67.10美元的历史新高,上涨了1.30美元。该期货收盘上涨1.06美元,至66.86美元。

  对原油的紧张情绪和饥渴需求在全球范围内蔓延。中国在原油频频提价的同时,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柴油和汽油等与国际市场的价格始终保持一定的落差。根据国家统计局今年6月的统计数据,中国原油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月上涨32.7%,汽油出厂价格上涨16.9%,柴油出厂价格上涨16.1%,煤油出厂价格上涨13.6%

  今年已来,汽柴油价格已经4次上调,最近的一次是在723日。汽油每吨上调300元,柴油每吨上调250元。然而,由于提价幅度小于原油涨价且具有滞后性,成品油的几次提价并不能改变国内外成品油价格倒挂的状况。特别是近一个月来,原油价格不断上涨,而成品油价格始终保持不变。

  上半年的统计数据显示,石油采矿业利润同比增长73.7%;而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净亏损42亿元。显然,成品油价格的倒挂已经使得纯炼油行业不堪重负,国内纯炼油行业的上市公司中期业绩正反映了这种现实。

  作为主要炼油企业之一,锦州石化(000763)从去年三季度开始业绩环比下降,当时国际油价已经突破40美元。今年以来,锦州石化业绩更是惨不忍睹。一季度,公司在原油加工量和销售收入均大幅增长的前提下,利润总额及净利润却均出现逾5000万元的亏损;今年上半年,公司亏损总额在6亿元以上。

  对此,锦州石化解释认为,实现利润与2004年相比水平下降主要是受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和成品油价格影响。公司半年报显示,2005年上半年,锦州石化完成原油和其他原料油加工比上年同期增加0.84万吨,主营业务收入增加26.57%,但净利润下降522.56%。原油及成品油价格上涨的不配比大大降低了公司的盈利能力。2005年原油价格比上年同期增加了782/吨,但汽油平均价同比上涨604/吨,柴油价格同比上涨345/吨。

  由此可见,面对油价倒挂,单纯以炼油为主业的企业已是苦不堪言。

  需求缺口进一步扩大

  广东地区近一个月来出现“油荒”,许多加油站无油可加,有油的加油站必须长时间排队,一些地区出现高价倒油的现象。突然间,中国仿佛回到了供应短缺时代。

  中石化广东公司有关人士对媒体解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时,列举了众多原因,其中最关键的是定价机制:近两年来国际油价大幅上涨,国家有关部门采取了成品油价格调控政策,导致国内外成品油价格严重倒挂,国内炼油行业出现全面亏损,地方炼油和燃料油加工企业因无利可图而纷纷减产或停产,减少了对市场的资源投放量。同时,受价格倒挂影响,一些原来使用进口资源的企业停止进口,改用国产资源。

  2000年起,国内成品油价格开始与新加坡、纽约、鹿特丹的成品油市场挂钩,按照规定当国际成品油价格上下波动幅度在5%~8%的范围内时国内油价将保持不变,一旦超过此范围就由发改委调整零售中的基准价格。但是,在实际执行时,往往存在脱节的情况。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国际原油价格一路飞涨,成品油价格出现18个月的倒挂。因此,石油企业建议“尽快理顺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提高国内价格调整与国际油价变化的同步性,包括调整价格时间上的同步和调价幅度上的同步。”

  据计算,与国际市场相比,中国市场上汽油每吨低1500元以上,柴油每吨价差在2000元以上。

  政府定价稳定了市场价格,同时也带来了相应的问题。中国石化董事局有关人士表示,上半年,中国石化炼油加工量达到6808万吨,同比增长了4.77%。同时,公司还不得不多方采集资源,从中石油、地方炼厂、社会批发单位和海外等渠道高价购买成品油,以低价保证市场供给。可是市场成品油需求量还是增长了11.61%,市场供需差距进一步扩大。

  据介绍,伴随着持续“攀高”的油价和不变的成品油价格机制,东南沿海一带的民营炼油企业因为“低廉的成品油价格”已经陆续减产或停产。

  记者从中石化集团、国家信息中心了解到,虽然目前国内成品油价格不会大幅度调高。但是国家发改委已经就成品油零售价格、市场流通体制开始广泛征求意见。

  “非市场油价”的危害

  为应付旺盛的需求,目前中国原油生产量不断提高。84日,在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形势研讨会上记者获悉,今年上半年中国原油产量比去年同期增长超过3000万桶,增幅达到200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国家统计局工业交通统计司副司长刘富江介绍说,上半年中国原油生产8979.7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4.8%,增幅同比加快2.9个百分点。

  即使如此,中国对石油的进口依存度仍然在提高。根据商务部的最新预测,今年全年国内的原油需求量预计将达到3.1亿吨,比去年增长6%左右,全年原油进口依存度将超过43%,比去年提高近两个百分点。

  在此背景下,国内成品油价受到的压力越来越大。北京地区近两周来,不断流传上调汽油零售价格的传闻,广东、上海等地发生的“油荒”更加剧了社会对油价上涨的恐惧。

  在这种情况下,国内油价到底高不高的争论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话题。在7月上旬,美国汽油的零售价格约为2.33美元/加仑,折合人民币4.98/升,高于目前中国的汽油价格。但是,美国的汽油标号低于中国。而且更关键的是,美国的汽油价格中包含30%的燃油税,美国石油企业的实际所得并不比中国企业高。从这点看,中国的油价并不便宜。

  但是,石油企业对于当前的成品油价格还是感到委屈。中国石化董事局有关人士表示,成本的增长可以通过我们完善的产业链消化掉,但是,这是以牺牲中石化的股东利益为前提的,而保护股东利益是上市公司的目标所在。

  据有关资料显示,上世纪美国为抑制高油价,曾使用价格管制,压低油价。但是,低油价的结果是既不利于节约,也不利于增产。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研究认为,当时的价格管制使美国石油总消费大量增加,对进口的依赖也增加,而欧洲国家在同一时期内进口石油量在减少。因此,在第二次石油危机时美国所受到的打击比别的国家都更严重。美国对油价的管制原是为了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可是事与愿违,不但消费者由于缺乏正确价格信号的引导而没有去努力节约,到头来吃亏的还是自己,而且由于更多地依赖进口,国家安全都受到威胁。

 


上两条同类新闻:
  • 月饼质量抽检结果误导消费者
  • 重建信用才能拯救市场

  •  

    copyright© 2005 上海欣熙尔资信评估有限公司 奈普科技
    沪ICP备05051950号